iCAR V23 S高性能亮相,烈马纯电增程双动力、揽胜纯电齐上阵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王,他一边拎着刚买的豆腐,一边跟我念叨,说最近又有几款方盒子SUV要上市了,“你说这玩意儿咋还越出越多呢?”他家那台坦克300前年买的,现在看着还是有点味道。自打这车火了之后,连比亚迪、奇瑞这些牌子都扎堆搞起方盒子。眼下新出的那几款,光是外形就能让人挑花眼。
其实最让我好奇的是iCAR V23 S。这车刚出来的时候网上一片吐槽,说什么操作迷之自信,但过了没多久销量居然爬起来了。我同事阿超就是个例子,本来想等二手吉姆尼,结果被V23种草。他说:“反正这价位也没啥别的纯电方盒可选。”后来官方动作也挺快,不光复古版出来得早,这回工信部还把赛博版和S版本的信息都曝光了。
V23 S算是整个系列里头最能打的那个。动力一下拉满,两驱直接干到185千瓦(之前才100),四驱更狠——前150后185,总共335千瓦,相当于455匹马力。我去4S店试坐了一圈,那销售小哥吹得天花乱坠,说不到2吨重的小SUV能做到这样提速不容易,还拍胸脯保证“市区红绿灯绝对第一个冲出去”。不过冷知识来了:据群友说,这代V23 S标配轮胎其实偏向静音舒适型,高速跑久了胎噪会明显大些,有人专门换米其林PS4提升抓地力。
外观上嘛,其实没啥大变动,就是格栅加根红线,看着精神点,然后各处贴满“S”标志。邻居老周调侃:“现在流行给车贴字母啊?以后是不是该来个‘Z’或者‘X’?”还有件事容易忽略,新款后排座椅靠背终于可以按比例放倒,上次朋友搬家差点急哭——原先版本只能整体翻起,不方便。
聊到奔驰G级,小道消息传他们准备造个小号G,可国内市场动作太快,还没影儿中国品牌就抢占坑位去了。而且最近热度最高的不就是钛3么?跟V23掰手腕,各有拥趸,我表弟去年纠结半个月最后选钛3,就因为觉得内饰更顺眼。不过他吐槽售后保养贵,“换个雨刮器比普通轿车贵三成。”
再转头看看福特烈马新能源。这牌子的巅峰早过去咯,现在每月卖三千多辆都算烧高香。但他们倒是不服输,又折腾出新能源烈马来了。据师傅讲,这回主打增程+纯电双路线,就是想迎合国内市场口味吧。本质上其实还是Bronco那套壳,不过尺寸够唬人:长五米零二、宽接近两米、高一点八多,比一般城市SUV壮实不少。激光雷达装在顶棚,有朋友开玩笑问:“这是怕走夜路撞树吗?”
内饰变化最大,以前燃油版那套硬派风格全扔掉,改成悬浮屏+怀挡,还有无线充板——用起来确实方便。我妹夫试驾时发现空调面板位置低,用习惯燃油车的一时半会找不准。“方向盘左下角还有隐藏式储物格,”他说,“放停车卡正合适。”动力方面听销售随口提过:纯电顶配130kW+202kW双机组合,大块头105.4度电池组,据称续航650公里。不过老司机提醒一句,如果冬天北方低温环境下实际续航要打一折;而增程版1.5T发动机带43.7度小电池,只跑220公里,但加油一起的话综合1220公里也够远途撒欢用了。有趣的是,据微信群里有人爆料,今年底上市价格估摸30-40万之间,对标即将来的钛7,也不知道谁先抢占细分市场。
至于路虎揽胜纯电动原型发布,那可是另一档次。当年我爸单位领导开第一代揽胜,全厂上下羡慕得很,如今到了新能源时代旗舰依旧站稳脚跟。这次新车型主打安静精致(官方自己吹的),量产应该年底现身。一位英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发照片给我看,新款基本延续传统外观,不过中网做成半封闭样式,下包围收窄许多,看着清爽不少。他顺嘴一提:“右后侧以前是加油口,现在直接变充电玩意儿。”
冷知识补充一下,这台揽胜没有设置前备厢,因为厂家嫌脏东西进太快,而且空间本来也不是特别富裕。另外据修理厂李师傅分析,该车型只推五座版本,对家庭用户来说少了一些灵活性。“整备质量控制在2800公斤左右”,他说,“800伏架构、电池117度容量,都属于行业顶尖水平。”群友数据流出:WLTP标准531公里续航,而涉水深度850毫米,可以轻松过河。不过据坊间传闻,高端EQS SUV和G级那些试水效果平平,所以大家都盼望这个新旗舰真能撑住场面。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表姐夫聚餐喝高之后非要讨论到底谁家的方盒子才是真硬派,我夹菜的时候随口糊弄一句“关键还是售后靠谱”,结果引来一顿争论。从坦克300开始,到如今各种新势力入局,再到福特和路虎纷纷押宝新能源,每个人心里的答案估计都不一样吧。有意思的是,小区物业的大爷竟然认出了最新款iCAR V23,他指着我的杂志问:“这是不是那个带红杠杠的新车型?电视广告天天播!”啧,也是应景极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源自工信部公告及业内维修技师日常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