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规模最庞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究竟会是谁?

一说到德国车,很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通常被大家合称为“BBA”,感觉上它们就是德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三家公司实力相当,平起平坐。

但现实情况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有些出入。

实际上,这三家里面,有一家的体量要远远超过另外两家,甚至可以说是另外两家加起来的总和。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代,全世界都在搞新能源、搞电动车,那到了2025年,德国汽车行业的老大还会是现在这位吗?

2025年规模最庞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究竟会是谁?-有驾

特别是面对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未来德国汽车的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话题。

首先,我们得把事实摆清楚,目前德国汽车工业里真正的“巨无霸”是谁。

答案是大众汽车集团。

这家公司的总部在一个叫沃尔夫斯堡的地方,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地名不熟,但它生产的车你肯定知道。

大众不仅仅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排得上号的。

要理解它到底有多大,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收入。

根据2023年的数据,大众集团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3220亿欧元。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清楚了。

同年,宝马集团的收入是1550多亿欧元,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收入是1530多亿欧元。

你把宝马和奔驰这两家世界顶级豪华车企的收入加在一起,才刚刚能和大众集团的盘子差不多大。

这样一对比,谁是真正的老大就一目了然了。

大众之所以这么庞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只生产我们熟悉的大众牌汽车,比如帕萨特、高尔夫这些。

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汽车联合国”。

在这个集团下面,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品牌,覆盖了从低到高的所有市场。

想买经济实惠的家用车,它有斯柯达和西雅特;想买主流的中端车,它有大众品牌自己;想追求豪华和科技,它有奥迪;想体验顶级的跑车和奢华,它有保时捷、兰博基尼和宾利。

这还不算完,它甚至还有杜卡迪这样的顶级摩托车品牌,以及斯堪尼亚、曼恩这些在重型卡车和巴士领域响当当的名字。

可以说,只要是带轮子的交通工具,大众集团几乎都有涉足。

此外,大众集团还是德国最大的雇主之一,雇佣了将近68万名员工,这个规模对德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025年规模最庞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究竟会是谁?-有驾

所以在燃油车时代,凭借这种全面的布局和巨大的体量,大众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说完了大众,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位主角,宝马和奔驰。

这两家可以说是百年老对手了,一直在高端汽车市场里“相爱相杀”。

从2023年的收入数据就能看出来,两家公司的规模非常接近,差距微乎其微,可以说是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

它们和大众走的路线不一样,大众是靠规模和全面的产品线取胜,而宝马和奔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们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在豪华车领域的深厚积累。

宝马一直以出色的驾驶乐趣和操控性闻名,它的蓝天白云标志是很多车迷心中的梦想。

而奔驰的三叉星徽,一百多年来始终是豪华、舒适和尊贵的代名词,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它们虽然在总收入上不如大众集团,但在盈利能力和品牌形象上,绝对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

在这个体系里,奥迪的位置比较特别。

虽然我们习惯性地把它和奔驰、宝马并列,但从公司归属上来看,奥迪其实是大众集团旗下的一个重要子公司。

它自己一年的收入也接近700亿欧元,是大众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大众在高端市场对抗宝马和奔驰的一张王牌。

可以说,大众集团的强大,离不开奥迪这个“得力干将”的贡献。

然而,过去的辉煌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

现在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那就是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

在这场新的比赛中,游戏规则已经完全变了。

以前大家比的是谁的发动机技术更先进,谁的变速箱更平顺,这些都是德国车企的传统强项。

但现在,电动车的核心是“三电”,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以及更重要的,是软件和智能化体验。

这就好比以前大家比的是谁的机械手表做得更精密,现在突然要开始比赛谁的智能手表功能更多、系统更流畅了。

2025年规模最庞大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究竟会是谁?-有驾

在这个新的赛道上,德国的这些汽车巨头们突然发现,它们遇到了一股来自中国的强大力量。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

比亚迪不仅自己生产电池,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它在整车制造和成本控制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在“软件定义汽车”这个新概念上,理解得似乎比传统巨头们更深刻。

你现在去体验一下同价位的国产新能源车和德国品牌的电动车,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国产车的车机系统反应更快,语音助手更聪明,各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更贴合我们国内的驾驶习惯。

这种智能化的体验,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正在成为比传统的品牌光环更具吸引力的东西。

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德国汽车巨头们开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它们开始放下身段,主动寻求与中国公司合作。

比如,大众汽车宣布与小鹏汽车进行技术合作,未来的大众电动车可能会用上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

奥迪也选择与上汽集团合作,利用中国本土的电动车平台来开发新车型。

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向别人学习技术,现在轮到曾经的“老师”来向我们“取经”了。

这背后反映出的,正是在智能电动化这个新领域,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到2025年,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会是谁?

从财务数据和公司体量上来看,大众集团的地位在短期内还是很难被撼动的,它大概率仍然会是德国收入最高的汽车公司。

但是,“最大”和“最强”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

如果衡量标准变成了在未来市场(也就是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答案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德国车企虽然已经开始全力转型,但它们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转身速度相对较慢。

而以中国车企为代表的新势力,则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没有束缚,迭代速度非常快。

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不再是传统巨头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德国汽车的王座虽然还在,但宝座周围,已经站满了来自东方的、充满活力的挑战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